为深入了解白云山村发展致富的秘诀,7月20日,汽车与交通学院“凝心聚力谋发展 踔厉奋发向未来发展成就观察团”师生一行8人,深入兰考白云山村田间地头,并跟村民深入交流。
观察团了解到,要发展什么产业能带动白云山村致富,回村任村支部书记的陈保超曾犯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陈保超带领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先后六次前往山东寿光等地开展考察学习,最后决定在白云山村建设温室大棚。据陈保超介绍,建设温室大棚一次性投资高,村民担心投资回报不成正比,普遍积极性不高。白云山村针对产业发展进行了务实探索。观察团结合调研情况将白云山村的产业发展致富秘诀总结为三点。
以前的白云山村
现在的白云山村
敢于尝试,整合农民耕地活成功。据了解,建设温室大棚发展高效农业,一次性投资非常高,人民群众不敢用自己半生的积蓄赌明天,很少有人支持建设大棚。面临这个情况,村“两委”想到了村集体流转农户耕地再转让给农户使用的办法。此外村支部利用政策积极争取政府配套资金,并吸纳专项贷款。2018年白云山村建造了第一批温室大棚共38座,投资400余万元,然而大棚建成后,村民因担心承包大棚的投资回报不成正比,普遍积极性不高。白云山村立即召开党员大会,号召党员带头承包,当年就有15名党员认领大棚28座,陈保超种植10座。此外,村“两委”干部上省城跑外地邀请专家到村里讲课,手把手指导大棚承包户,还动员建档立卡贫困户以土地和劳务两种方式入股,参加分红。第二年收获时,每座大棚净利润高达10万元,村民看到效益后纷纷表示要承包大棚,白云山村随即加快二期、三期温室大棚建设,村民认购积极性高涨。群众从一开始的“要我干”到后来的“我要干”,思想发生了极大转变。白云山村整合土地规模建设大棚,让农民进行认购,把收取的租金再按土地面积分配给农民。集体不收回农户土地经营权,在不触犯农民利益的前提下,而去流转土地经营权,实现经营权回流,这种模式在白云山村首次实行,可以说是开先河的举措。现在到白云山村,可以看到一整片的大棚,甚为壮观。
建立品牌,突破传统农业增效益。过去兰考风沙大、黄河水患严重,传统农业收成极低。白云山村结合本次地理地质特点,变“盐碱地”劣势为番茄种植优势,选育豫甜优五、改良1703、嫦娥一号等适合盐碱地番茄种植的良种,不断提高村内番茄品质。除了重视番茄选中之外,白云山村还不断加强与农业技术部门对接,定期走访棚户,解决种植难题,给予技术支持;并邀请农技专家到村里讲授种植技术。就销售而言,白云山村在村内设立贸易市场,吸引周围县市的采购商主动到园区采购;每逢旺季合作社都派人到郑州、洛阳、平顶山、南阳等周边地市的大型蔬菜批发市场宣传招商;利用手机短信向采购商推送前一日西红柿市场交易信息,让采购商及时了解最新交易行情;通过抖音短视频吸引边远地区采购商主动联系。目前,“汁水充足、酸甜可口”的白云山村番茄已经成为豫东番茄市场的一大品牌,在整个豫东地区西红柿市场起到了主导作用。观察团进行调研时并非西红柿大棚种植的时节,据了解,承包户全年5个半月在日光温室大棚种植特色果蔬,剩下的时间要么让大棚休耕,要么接着种植黄瓜、豆、玉米等。观察团到种植蜜瓜的大棚去进行调研,并跟村民亲切交流,同学们纷纷表示,吃了蜜瓜后喝水不仅没味道,甚至觉得有点苦。村民真正因大棚受益,甚至有些人把大棚当家,大棚内有做饭基本用具,大棚外种上葱、韭菜、大豆等。村民一个个乐开花。
筑巢引凤,重视招商引资助振兴。企业在乡村振兴发展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引进企业,可以带来就业岗位,并推进乡村治理模式的转变。过去我们常说,“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现在也是这样。但是白云山村不大,没有工业基础,本地人没人在那里办企业,外地人也很少愿意到村内投资建厂的。白云山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先把闲置的荒地利用起来,建立4座标准化厂房。2019年招商引资,引进河南清源纺织有限公司和河南亿钦新型建材有限公司两家企入驻。两家企业优先使用建档立卡贫困户到厂内务工,吸纳村民就业,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就业,村内工业企业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和发展。
白云山村很小,人口不过千,耕地刚过千,短短几年内发生非常大的变化,秘诀就在于党建引领下产业的发展和企业的引进。通过开展本次社会实践,同学们纷纷认识到打破传统、创新发展和企业引进的重要性,对乡村振兴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了解,他们立志学好理论知识,结合实践,致力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撰稿:田云青;初审:夏连峰;终审:宋东方)